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> 新能源储能氢能教学设备 > JY-CN-ZH储能系统综合实训设备
产品分类
Product Category详细介绍
品牌 | 其他品牌 |
---|
储能系统综合实训设备设备配置:部署10套模块化储能系统(含锂电、液流电池双技术路线)、1套电网模拟装置(0-400V可调)、20台高精度测试仪器(充放电循环效率≥95%)。
安全标准:符合GB/T 36276-2018《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》安全规范,配置三级防护体系(绝缘监测、熔断保护、气体灭火)。
数字化支撑:集成数字孪生系统,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(数据采样率1kHz)、历史数据追溯(存储周期≥2年)。
2.1.1 储能系统集成实验
实验1:电池簇串联配置与绝缘测试
学生需完成4组磷酸铁锂电池(3.2V/100Ah)的串联组装,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(量程0-1000MΩ)检测极柱对壳绝缘电阻(目标值≥500MΩ),对不合格电池簇进行漏电定位(误差≤±5cm)。
实验2:PCS并离网模式切换
在模拟电网(电压220V±10%、频率50Hz±0.5Hz)环境下,操作储能变流器完成并网至离网的无缝切换,记录切换时间(目标<20ms)与负载波动范围(电压变化<5%)。
2.1.2 能量管理实验
实验3:峰谷套利策略验证
设定分时电价模型(峰段1.2元/kWh、谷段0.3元/kWh),通过EMS制定充放电计划(SOC维持20-90%),计算日收益(目标≥200元/MWh)与电池衰减成本(循环次数≥6000次)。
实验4:微电网频率支撑
模拟电网频率跌落至49.2Hz,触发储能系统调频模式(下垂系数0.5-5%可调),验证功率响应时间(目标<200ms)与频率恢复精度(目标±0.05Hz)。
2.2.1 多能互补系统集成
实验5: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调度
集成光伏模拟器(最大功率10kW)、储能系统(50kWh)、直流快充桩(60kW),设计能量路由策略(光伏优先自消纳、余电存储),实现充电桩利用率提升30%(目标≥8小时/天)。
2.2.2 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
实验6:电池组一致性修复
人为设置单体电压差异(最大偏差>300mV),指导学生使用主动均衡模块(均衡电流5A)进行容量校准,目标电压极差<50mV,修复时间≤15分钟。
实验7:PCS IGBT故障排查
模拟IGBT过热(结温>150℃)导致降额运行,通过热成像仪定位故障模块,更换损坏器件后重新测试输出波形(THD<3%),记录维修工时与备件成本。
3.1.1 技能进阶体系
认知层:通过虚拟拆解储能系统三维模型,识别BMS、PCS、消防单元等关键部件功能,完成结构认知考核。
基础层:按作业指导书完成电池组串并联、通讯线缆连接(Modbus RTU地址配置正确率100%)。
应用层:处理复杂工况(如电网电压骤升10%时储能系统反孤岛保护动作),生成符合国标的运行日志(数据字段完整率100%)。
创新层:设计混合储能系统(锂电+超级电容)控制策略,优化动态响应速度(目标<50ms)与循环寿命(提升≥20%)。
认证层:通过人社部“储能系统工程师"认证,获得高压电工操作证、BMS调试员等职业资格。
3.1.2 职业素养培养
严格执行操作规范:
接触高压设备前进行“断电-验电-放电-接地"四步操作;
电池拆解区强制穿戴防酸服与护目镜;
运维报告需双人复核签字后方可提交。
嵌入真实事故案例,分析失效根本原因(绝缘监测失效、消防响应延迟),强化安全底线意识。
3.2.1 智能教学管理平台
全景监控:教师终端可实时查看20个工位的设备状态(电压、温度、SOC)、操作视频(多画面分屏)、报警信息(分级推送),支持远程锁定危险操作。
虚拟教研室:内置教学案例库,支持教案协同编辑与版本控制。
数据分析:自动统计实验完成率、常见错误类型(如接线错误占比)、技能薄弱点,生成班级能力矩阵图与个性化提升建议。
产品咨询